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美國「中國通」第一人費正清與清華大學

美國「中國通」第一人費正清與清華大學

對華回憶錄

費正清夫婦梁思成夫婦

費慰梅著梁思成林徽因傳記

如果要數二十世紀後半期美國「中國通」第一人圈內人會同指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而費氏與清華頗有淵源。

費正清 [1] 曾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從1936年到1991年,費正清以哈佛大學為基地,培養了一大批中國通,長期在美國重點大學裡,一大半以上的中國歷史教授出自其門下。著作絕大部分都是有關中國問題論述。在半個多世紀裡,費正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審視、考察中國,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觀點代表了美國主流社會的看法,不僅影響了幾代美國漢學家和西方的中國學界,而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美國政界和公眾對中國的態度、看法以及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

費正清早年到哈佛大學上大學時,決定研究中國清末時期的外交史,重點放在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海關,並在倫敦和北平查看了大量的清季外交檔案。1932年初以牛津大學研究生身分來到北京一開始領有羅德斯獎學金 (Rhodes Scholarship) 1933年該獎學金到期後,他兩次申請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都失敗,得到1929年至1934年清華歷史系主任蔣廷黻的關照到清華大學兼課。據他在自傳中敘述他一星期教三門三學分的課: 包括「經濟史」、「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運動」以及「中國海關史」。他對清華的描述是: 「男女合校的全體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英才各系的教授講師也是這樣。周圍的氣氛是平靜的但又是嚴肅而緊張的」。費氏夫婦於193512月離華,次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並開始在哈佛大學任教。[2]

費正清在此期間和當時風流一時的清華人梁思成林徽茵夫婦結為極好的終身朋友。費正清與其夫人費慰梅中國名字就是梁氏夫婦替他們取的。費正清的英文原名John King Fairbank一般譯為約翰·金·費爾班克,梁思成告訴他叫「費正清」好,意思是費氏正直清廉,而且「正」、「清」兩字又跟英文原名John King諧音。「使用這樣一個漢名,你真可算是一個中國人了」。[2-4] 晚年費慰梅並撰寫了梁思成林徽因傳記[5]

1941年從哈佛大學被徵召至美國情報協調局(情報與宣傳單位)研究分析處,前往華盛頓工作。1942年被美國情報協調局任命為駐華首席代表,19429月至194312月駐重慶,擔任美國戰略情報局官員,並兼美國國務院文化關係司對華關係處文官和美國駐華大使特別助理。194510月至19467月再度來華,任美國新聞署駐華分署主任。1946年返回哈佛大學任教。

費正清1942年來華的第一站是昆明,任務是了解西南聯大 (主要是清華)的情況。他首先拜會清華梅貽琦校長 (聯大的三位常委之一,實際主持聯大工作),也見見一些老朋友特別是金岳霖、陳岱孫、張奚若、錢端升陳福田這些曾經留學美國的教授 

後來他在報告中寫道「作為西南聯大的重要組成部分,清華大學的教授講師,正在緩慢地陷於精神和肉體兩方面的飢餓狀態之中」,令人動容。當年11月他到四川李莊中央研究院會晤梁氏夫婦時,對他們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所表現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深受感動:他同時寫道: 「美國培養的昆明清華大學教授」,他們「代表了美國在華的一種投資和財富」;「這些曾在美國接受訓練的中國知識分子,其思想、言行、講學都採取與我們一致的方式和內容,他們構成了一項可觸知的美國在華權益」。是一位對中國有深厚感情美國學人的看法很值得參考[4]

參考資料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費正清

[2] https://kknews.cc/history/kzznbab.html

[3] https://kknews.cc/history/vovg9q4.html

[4] 費正清,費正清對華回憶錄 (Chinabound: A Fifty Year MemoirHarperCollins1983),陳惠琴、陳祖懷、陳維益、宋瑜譯,知識出版社,上海 (1990)

[5] 費慰梅《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對探索中國建築的伴侶》 (Liang and Lin :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 Wilma Fairbank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4) 成寒譯時報出版台北 (2000)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兩岸清華的校徽

兩岸清華的校徽

新竹清華大學校徽

北京清華大學校徽

鳥形校徽

清華大學的校徽分為圓形校徽與鳥形校徽 [1] 現今兩岸清華的圓形校徽基本形制一樣,新竹清華沿用原始校徽,北京清華於1949年後調整校徽,在細節上作了變更

清華大學的圓形校徽由來甚早,雛型源於1916年,清華學堂為兵操訓練營製作的軍旗中央圖案,19161228日《清華週刊》中刊載:「兵操軍旗式現已繪定。旗系紫色,中間置白色圓圈,內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圈下繪槍兩支,亦系白色。光彩奪目,頗壯觀瞻。」

19261125日,校評議會議決:「通過校徽之格式:圓形、斜十字」,1928年改制為清華大學後,似有意重新徵求校徽的設計,是故有段時間並無正式的校徽。193461日《清華週刊》(第13-14期)嚮導專號刊登了清華大學校徽圖案,即現今新竹清華的圓形校徽。最中心為五角星,中間層為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圈內外層則為校名中英文字樣,最外層為光芒狀圖案。北京清華於1949年後調整校徽至今;校徽沿用原校徽基本形制但細節作了以下的變更:

一、省略最外層的光芒狀圖案

二、圓形外圈內下端加入建校年份之1911字樣

三、英文將 TSING HUA 合併為 TSINGHUA

四、中英文校名間左右兩側之十二光芒圖案改為點狀。

鳥形校徽 [2]

鳥形校徽在北京清華時期就已出現,但具體時間與創作者現已不可考。黃延復在《二三十年代清華校園文化》及《清華園風物志》二書中,稱此標誌為清華舊校徽,然而僅提到其在當時是用於配戴,詳細的使用情形並未多作說明。目前可見的資料,最早在1935年《清華年刊》(具現今畢業紀念冊性質)刊載的照片中,鳥形校徽就已印製在體育服上,當時的五大學越野賽中,清華越野隊服即印有此標誌。另外,在《講古清華》一書中,7級(1935)校友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球隊隊服:「足球校隊制服是白背心和白襯衣上縫紫色清華鷹翅校徽或紫色斜條。……越野隊當年是五大學的冠軍隊,……越野隊的制服最不起色,只是一件縫有校徽的背心。文中指的「鷹翅校徽」,參照《清華年刊》照片,應即是指此鳥形校徽。新竹清華的大型校旗,亦是印製此圖騰為代表。

清華鳥形校徽的結構可分為兩部分,中間有一個「清」字,兩旁則有似鳥翅的符號。此鳥翅形狀,一說是英文字母TH所組成的圖案,一說是取自「華」篆體字中間形似鳥翅的結構。鳥翅上托著「清」字,象徵著展翅高飛的清華,似也能與聞一多〈園內〉詩中所述:「白雲扶著的紫氣喲!氳氤在這『水木清華』的景物上。」互相呼應。

[1] 本文內容主要取材於清華校史館有關校徽記述https://archives.lib.nthu.edu.tw/history/emblem/emblem03.html,參考資料亦同

[2] 黃亭惇;陳華、陳信雄審閱清華校史館https://archives.lib.nthu.edu.tw/history/emblem/,參考資料亦同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新竹清華月涵亭中梅貽寶先生情文並茂題詞

 新竹清華月涵亭中梅貽寶先生情文並茂題詞

月涵亭

題詞上聯

題詞下聯

與梅貽寶先生哲嗣梅祖麟院士夫婦合影 (2018.7.27)

月涵亭設於梅園右側,完工於19784月,由前燕京大學校長梅貽寶先生(22級校友),為紀念其胞兄梅貽琦校長逝世15周年捐贈,並由梅貽寶先生題詞。亭中地板刻有清華大學校徽,亭身為環狀圓形,共有12道出口,其特殊的多邊形設計能產生強烈的迴音。同時四周綠樹環繞,顯得格外清幽。[1]

月涵亭中梅貽寶先生題詞內容為洪爐奠國家科學之基,厥言為士範,厥行為士則,憶水木清華,回首薊樹燕雲,傳心有道一明月;糕乾遺鶺鴒覆育之愛,教我若嚴師,哺我若慈母,慟蕉椰風雨,折翼方壺圓嶠,埋骨無忝萬梅花。

其中上聯之洪爐是指在梅校長主持下建成的華人地區首座原子爐在當年是由梅校長籌畫從最新的高科技切入招攬培養大批科技人才並參與建造,奠定尚屬洪荒時代的台灣發展科學之基礎;薊樹燕雲是指清華建校所在地北京風光。

下聯第一字初看為左禾旁右羔字,據筆名「夷門監者」訪客在《新竹清華月涵亭對聯釋讀記》文章中說明查索結果,[2]  該字意為「禾乾的皮」,感到不得要領,經閱梅貽寶先生《五月十九念“五哥”梅貽琦》一文,有「當時五哥10歲有餘,抱着嬰孩貽寶喂糕乾乃是他家庭勞作之一項。月涵寡言,舉世皆知,即是家人聚首,亦無二致。然而他曾屢次描述抱着我喂糕乾這一幕。」等句,認為該字即是糕,由於聯中的“糕”字確實從禾,而工具書沒有顯示糕有異體字。推測是建亭時間已約四十年,可能筆畫脱落或者是發生位移,造成這糕字看起來像是從禾。這雖不無可能,但即以「禾乾的皮」為訓,將前二字解釋為糕乾似也說得通。

另一方面,下聯中鶺鴒即脊令,是一種水鳥。飛翔時相互共鳴、共擺尾。當脊令失去居處而棲止於高原,便鳴叫尋其同類。語出《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比喻兄弟共處急難,不顧生死,互相救援。《幼學瓊林.卷二.兄弟類》:「患難相顧,似鶺鴒之在原;手足分離,如雁行之折翼。」[3] 同時後句的蕉椰風雨,為台灣的自然風物;方壺圓嶠一詞,圓嶠是傳説中海上仙山,澎湖古代也叫方壺,這裏就是指台灣。

「夷門監者」結語上聯高度評價梅先生對國家貢獻以及高尚的品德,抒發了對北京清華以及家鄉的無限懷念;下聯主要回憶兄弟情深,痛“五哥”不幸卒於台灣,不過先兄德高望重,與此地梅花一樣堅貞高潔!於公高度評價梅貽琦先生對國家、對社會的巨大貢獻,於私一刻未曾稍忘“五哥”對幼弟養育教導之恩。堪稱一副評價貼切、情文並茂、可圈可點的經典對聯。[2] 甚為中肯

參考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校友服務中心[校友捐建 5 ] 月涵亭: http://alumni.site.nthu.edu.tw/p/16-1346-113651.php?Lang=zh-tw

[2] 夷門監者新竹清華月涵亭對聯釋讀記:

https://www.gushiciku.cn/dc_hk/101310989

[3]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脊令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