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大陸中國物理學會認為對中國物理發展最有貢獻的五位物理學家都是清華人嗎?


公元2000年時,大陸中國物理學會為紀念胡剛復等五位物理學界前輩,設立了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物理學獎,這五位物理學家都是廣義的清華人(包括西南聯大時期)

[附記] 根據吳大猷先生的說法,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巨頭、奠基雙雄為饒毓泰與葉企孫兩位先生,他們同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分別於1922 1923年在美國普林斯頓與哈佛大學獲得物理博士學位,隨即返國任教。饒毓泰先生後來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系主任、理學院院長、西南聯大物理系系主任,葉企孫先生前後擔任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理學院院長、西南聯大理學院院長。

1926年葉企孫先生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全系教授僅他自己一人,學生4位。1926年到1938年西南聯大創立前,物理系延攬教師包括吳有訓、薩本棟、周培源、趙忠堯、任之恭等,十屆畢業生,共69人及研究生1人,包括王淦昌、錢三強、林家翹、錢偉長、戴振鐸等。

胡剛復(18921966)先生為清華第一屆直接留美生(與梅貽琦校長同屆),進入哈佛大學物理系,從事X射線光譜研究工作, 1918 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而後回國。胡剛復將X射線標識譜、吸收譜和原子序數之間的實驗規律擴展到25號至34號元素,並測定了X射線頻率和光電子速度的關係,對X射線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外,曾在1923年陪同德國科學家普朗克 (Max Planck) 來中國講學。講學時用到entropy一詞,胡剛復在翻譯時靈機一動,把「商」字加火旁來意譯此詞,創造了「熵」字,發音同「商」。

吳有訓(18971977年)先生,1922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師從康普頓 (A.H. Compton)。期間實驗驗證「康普頓效應」,1925年以此博士論文獲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2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後兼系主任、理學院院長。1937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更名西南聯合大學,吳有訓任理學院院長。

王淦昌(19071998年)先生,1929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34年王淦昌獲德國柏林大學獲博士學位。為核物理學家,參與中國大陸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中央研究院院士、物理學家嚴濟慈曾統計,1930年到1933年,中國在國際上發表重要論文16篇,其中9篇來自清華物理系。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趙忠堯訪問Cavendish實驗室,歸國臨行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發現原子結構的Rutherford提起,他以前有一些很優秀的中國學生,回國後似乎都從物理學界消失,很是可惜,而趙忠堯返國第二年,即有成果在英國Nature期刊發表最新研究論文,Rutherford知道後,撰文嘉許,傳為佳話。

1938年西南聯大成立,物理系集三校精華,名師雲集,培養李政道、黃昆,朱光亞、鄧稼先等大學部學生。研究院在清華部份,培養楊振寧等6人。194610月,清華在北京復校,依學生志願,繼續到北京與清華大學就讀的各為10人與53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