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梅貽琦校長為什麼於1948年12月搭政府專機離開北京,從此永久告別清華園?

梅貽琦校長為什麼於194812月搭政府專機離開北京從此永久告別清華園?

194812月初,國共內戰接近尾聲,戰局對國民政府十分不利。蔣介石手諭指令傅斯年與朱家驊負責制定《搶救大陸學人》計畫,並在具體執行和實施上由傅斯年、陳雪屏與蔣經國三人組成小組,負責具體搶救事宜的研究謀劃和具體操作。

按照蔣介石的指令,此計畫中以下學人是要必須搶救出來經南京送赴臺灣的:一是大陸各大專院校的負責首長;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須限令離開大陸的高級知識份子;四是在國內外學術上有傑出貢獻者等。而搶救的名單上幾乎全是清一色當時國內卓有成就的傑出知識份子而已北大校長胡適與清華校長梅貽琦領銜。梅校長適於1221日乘專機飛抵南京。[1]

據資料統計,當時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共擁有81位院士,僅有十位院士跟隨去了臺灣,有十二位旅居國外而有60餘位院士選擇繼續在大陸。選擇離開的知識份子是少數,大多數還是選擇留下來。因此有梅貽琦校長為何會選擇離開他「生斯長斯,吾愛吾廬」的清華園?

事實上,梅貽琦校長在條件成熟之下離校出走,是早已有「定案」在胸的。1128日,他的夫人攜長女及兩個外孫搭乘軍界親友的飛機離開北平,經廣州抵香港暫駐;這期間,梅貽琦還在北平城裡設了一個「校產保管小組」,把一批重要帳目和物資轉移到城裡……

    據時任清華教務長吳澤霖先生回憶說:「有一天早上,在門口兒梅乘車出去,我剛走進來,他車停下來,我先問他:「怎麼樣?聽說你是不是要走?」他說,「我一定走,我的走是為了保護清華基金,假使我不走,這個基金就沒有法子保護起來。」[2]

    另一方面,梅校長自由民主理念,與共產極權主義格格不入。尤其在北京治校期間,校務備受由中共指揮的職業學生不斷的鼓動學潮,無所不用其極﹔梅校長雖基於職責,盡力保護學生安全,但對其作為是十分不以為然的。為政治學潮罷課事件,曾採取斷然措施,於民國25629日,給發動罷課風潮和阻撓考試,並「違反校規,不知悔改」的「救國會」頭頭和成員予以嚴厲處分。開除4人學籍; 12人各記大過二次;1人記大過一次。

    同時抗戰復原不久,國共內戰隨即展開,由中共指揮「反內戰」、「反飢餓」、「反美帝」等學潮再度轟起﹔梅校長既痛心於復員後興起之全國騷動,又感多年抱持之大學教育理想再次破滅,頻頻與教育界人士聯名發表對國是之呼籲,希望國人明辨是非善惡,珍重國家民族前途,配合世界局勢,避免無謂之叫囂,與擾亂社會治安、動搖戰後人心望治之群體活動。但終因大局扭轉,無補於事,他於1945年,談時局與學校將來問題﹕「蓋倘國共問題不得解決,則校內師生意見將更分歧,而負責者欲於此情況中維持局面,實大難事。民主自由將如何解釋?學術自由又將如何保持?使人憂惶!盼短期內有所解決,否則非但數月之內,數年之內將無真正教育可言也!」後來果然「漸乃認定畢生辦學之理想,至此皆成為絕無可能之幻想。……先生之慨歎者屢矣。」[3]

[後記]
    梅貽琦乘機離平後,當天抵達南京。第二天,孫科行政院長便發表了他為教育部長的委任令。他堅辭不就由陳雪屏代理但允主持「南來教授接待委員會」。不久,局勢進一步急劇變化,蔣介石於19491月「引退」,李宗仁將南京政府南移廣州,孫科辭職,何應欽接長「行政院」,「教育部長」一職由杭立武接替。梅貽琦完全脫離「教育部長」虛銜,移居上海。未久,廣州教育部邀約歷任教育部長商討「教育前途大計」,梅於3月由滬抵穗。會議餘暇赴港與夫人會面。期間曾向人透露說,他已經答應杭立武的邀約,聯繫有名的教授學人在臺灣籌組編譯館,他本人先赴巴黎出席聯教組織的科學會議……[2]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搶救大陸學人
[2] 黃延復、鐘秀斌著,《一個時代的斯文——清華校長梅貽琦》,九州出版社20113月第一版。

[3] 岳南《大師與大學》,2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