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清華從一門一樓開始,有何歷史滄桑?

清廷外務部選定清華園後,建造校門 (現為二校門),於1911年竣工,1933-24清華擴建而有了新校門原校門命名為二校門文化大革命期間,二校門於1966824日,被紅衛兵拉倒1991年校慶前,方由校友捐資重建二校門。

「清華學堂」,在清華園內,西部始建於1909年。東部於1916年始建青磚紅瓦、坡頂陡起,帶有濃郁的德國古典風格1925年起,清華大學在清華學堂增設國學研究院,著名的國學「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著名考古學家李濟、文學家吳宓在此任教;樓不在高,有史則名,是清華大學標誌性建築之一。雖然高僅兩層,「清華學堂」為當時清華園內第一座「大樓」。大門上正額端書「清華學堂」四字是清末文淵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那桐於1911年所題,選清華園為校址就是他於外務部會辦大臣任內批准的。


20101113日晨,「清華學堂」修繕工地突然起火,學堂磚石結構雖未受到影響,但其內部木結構基本被毀,東半部房頂完全被燒。所幸在緊急修謄下,於百年校慶前,即2011414日按期完工,現作為人才培養計劃的專用教學場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