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羅家倫校長在清華的興革與貢獻

羅家倫校長在清華的興革與貢獻
羅家倫先生於1928年初秋出任「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在校時間不足兩年,但進行多項興革,對清華未來發展有重大貢獻。
一、改校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將清華納入國立大學管理體制
1928年6月,蔣介石所率領的北伐軍收復北京,北洋政府控制清華的歷史一併結束。經過一番爭執後,大學院和外交部達成一致:一、將清華學校改名為「清華大學」,直接受國民政府管轄;二、由大學院和外交部共同組成新的校董事會,掌管清華大學;三、原「清華學校暨留美學務基金保管委員會」改由大學院院長(恢復教育部後為教育部長)、外交部長和美國公使三人組成。是年8月29日,31歲的羅家倫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認為按國內大學體制,清華大學前面應冠以「國立」二字,可當時的外交部長王正廷深恐美國方面不高興,而不贊同,但在羅家倫看來,清華是否國立,意義重大,是涉及到國家教育主權和教育獨立的大是大非問題,非堅持冠以「國立」 二字無以體現。經過努力,羅的提議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得以在國務會議通過。
清華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時,行政院會議已決定由大學院和外交部共同組成新的校董事會,掌管清華大學,羅家倫要改變這樣的隸屬關係,意識到教育部長為避免爭權之嫌,不願與外交部長直接衝突,極可能採取折中辦法而於事無補。羅家倫為貫徹清華發展之念,多方運作,終獲成功。1929年5月10日,國民政府第28次會議順利通過由羅家倫設計的議案,從此,清華在行政系統上真正納入到國立大學的正軌,從制度上清除了阻礙清華大學發展的束縛和羈絆。對此,陳寅恪有一段很公正的評價:「志希在清華,使清華正式成為一所國立大學,功德是很高的。光論這點,像志希這樣的校長,在清華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瞭解陳寅恪的為人,誰都知道,陳寅恪是輕易不會給予這樣高的評價。
二、解決清華教育經費由外交部控制的問題
這一畸形現象主要是由於其經費是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所致。北洋政府時期,中國外交總長、外交次長與美國駐華公使三人共同組成清華基金保管委員會。三人中外交部占了二人,故外交部對於這筆基金基本上是可以運用自如的。所以,外交部始終不肯放棄清華的管轄權。這種體制成為清華發展的瓶頸,要破除這種體制,必須解決清華基金的獨立。但這牽涉到中央部門的利益,雖弊端叢生,但解決問題的阻力極大。他克服困難,最後得將基金直接交由中美人士合組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代管。1929年4月30日,行政院訓令外交部、教育部將這項基金移交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8月2日交接清楚,清華基金從此得以安全與增長。
三、推動學術化
羅家倫理想中的大學,應能夠匯聚優良教師,形成良好學術氛圍,在具體工作中,教學研究並重,並適度強調研究。認為「羅致良好教師,是大學校長第一個責任」、「以往中國學校皆過借貸生活,缺少獨立精神,此後當使清華成為中國學術策源地。第一集中本國學者,不當有絲毫派別觀念。第二聘請國外專家,使與本校教員學生共同研究。第三提倡教員學生熱心研究的風氣。以上三點,當努力做去,五年以後,或可有相當的成效」,以「使清華為中國現代化的第一流大學,俾與世界先進大學抗衡」為職志。除爭取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與經費保障外,致力於延攬人才、提升學術風氣,建立制度與充實設施,使清華從留美預備學校轉型為高深學府。
羅家倫在接掌清華時,大刀闊斧的改革人事制度,提高教師待遇,貫徹中學與西學平等,體現教師優先於職員之導向,改變外籍教員高於中國教員而享有特權之殖民地遺風﹔在他的就職演說中說:「要國家在國際間有獨立自由平等的地位,必須中國的學術在國際間也有獨立自由平等的地位。我今天在就職宣誓的誓詞中特別提出「學術獨立」四個字,也正是認清這個深意。……我們要共同努力,為國家民族樹立一個學術獨立的基礎。」同時裁汰有名無實的學系,如農學系、音樂系、體育系﹔校內職員由1927年度的95人,減為1928年度的72人﹔另一方面,重新規定學術標準與選擇教授。羅家倫宣佈教授一律重新聘用,未收到聘書的請主動走人。清華當時的55位教師,僅有18位教師接到聘書,留聘王文顯、陳寅恪、趙元任、金岳霖、陳達、葉企孫、朱自清、吳宓等十幾位教授。如此大調整,自然引來不滿與抗議,羅家倫頂住了壓力不為所動。與此同時,羅家倫開始引進人才,一口氣網羅了30多位真才實學者。如國文系教授楊振聲、錢玄同、沈兼士;歷史系教授朱希祖、張星烺;地理系教授翁文灝、葛利普;政治系教授吳之椿、浦薛鳳及美國籍克爾文;經濟系教授陳錦濤;哲學系教授馮友蘭、鄧以蟄;數學系教授孫鏞;物理系教授吳有訓、薩本棟;化學系教授謝惠;生物系教授陳楨;工程系教授孫瑞林等。半年後又相繼聘請具有學術聲望的薩本鐵、周培源、楊武之、張子高、熊慶來、李繼侗、俞平伯、楊樹達、劉文典、蔣廷黻、葉公超、陳總、張溪若、蕭遽等入校任教(到校時間不同),一些新課程得以開設。這些人的到校,大大強化了教授陣容。梅貽琦校長的名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而這些大師不少是在羅家倫任上聘請來的。
在硬體建設方面,首先是擴充圖書館,一次性就投入105萬元,大量採購儀器、圖書,規定今後每年經費的20%用於購置圖書資料,種種措施使得清華圖書館成為與北平(京)大學、國立北平圖書館鼎足而立的三大圖書館之一。這期間還修建了生物館、氣象臺。
羅家倫亟力倡導研究,營造濃厚學術風氣,鼓勵發表成果,強化學術休假﹔學校建成一系列的近代化實驗室,在設備上全國領先,使清華成為與老牌名校並駕齊驅的最重視實驗工作的大學,促成物理系迅速發展,得到一系列國際矚目的成果﹔清華也形成了普遍重視實驗的學術風氣,為日後打造領先全國的工學院奠定了基礎。
四、招收女生
清華是留美預備學校,向來不招女生,羅家倫開放女禁,於是到校的那年秋季招生,羅家倫在招生簡章上大筆一揮加了4個字:「男女兼收」。他說:「我想不出理由,清華的師資設備,不能嘉惠于女生。我更不願意看見清華的大門,劈面對女生關了!」 這年招到了15個女生。從此改變了清華不招女生的傳統。清華大學在羅家倫手裡順利實現了男女同校。
參考資料
[1] 趙映林,《羅家倫于清華大學的開拓之功》,清華校史館轉自民國春秋網 (2011-04-17)。
[2] 劉超,《學府與政府,清華大學與國民政府的衝突與合作》,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
[3] 岳南《大師與大學》 (2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