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 星期四

「清華四大才子」有「天妒英才」之痛嗎?

「清華四大才子」有「天妒英才」之痛嗎?

很多人會以為清華「四大才子」就是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而「四大導師」無一不是頂尖才子,但一般所稱的「四大才子」卻另有其人。王國維 [註一]、聞一多 [註二]、梁實秋 [註三]、吳晗 [註四] 因各自在學術上的精湛造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即被公認為「清華四大才子」至於如何在「才子如林」的清華園得此美名則待考。據徐虹主編《清華四才子》[1]﹕「清華園中的飽學之士,燦若晨星,欲說秀中之秀,一代怪才者,當推此四才子」。

《清華四才子》著者認為﹕「能夠被世世代代人稱作為『才』而受人尊敬的,大抵都有過人長處」,「才子都是怪的、傲的、自鳴不平的、自強不息的,才子門的怪毛病應該得到芸芸眾生的容忍與謙讓」。但在「四大才子」中除梁實秋得享高壽外,王國維於51歲自沉,聞一多於48歲遭暗殺,吳晗在61歲被迫害而死,皆死於非命,讓人不無「天妒英才」之嘆。

[註一]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王國維(1877-1927)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著述《人間詞話》等流傳甚廣。

[註二] 新詩魂的主導與學界鬥士聞一多(1899-1946),箸名詩人、作家學者、民主主義者。因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中等科一年級。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1921年清華學校畢業,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歷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投身民主運動。1946715日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身亡。

[註三] 「散文大師、美食大家」梁實秋先生(1903-1987)是一位中外聞名的文學大師。1915秋考入清華學校,19238月赴美留學,先後進入科羅拉多大學、哈佛大學深造。馳騁於文壇五十多年,集散文家、翻譯家、評論家、學者與教育家於一身,有「中國新文學的瑰寶」、「國之寶」的美譽。

[註四] 「三家村裡的現代太史公」吳晗(1909 -1969),歷史學家。1930年因寫成《胡應麟年譜》,受到胡適賞識, 1931年順利錄取清華大學史學系(主任蔣廷黻)。胡適寫信推薦其當工讀生,專治明史。1934年畢業並留校任校,專講明史著有《朱元璋傳》。吳晗先加入民盟,再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所編《海瑞罷官》戲劇而被當權者批鬥, 19683月被捕入獄,196910月在獄中去世。

[1] 徐虹主編,《清華四才子》,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