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幽默大師」林語堂與清華

「幽默大師」林語堂與清華

「文學大家、幽默大師」林語堂(1895-1976)是一代國學大師,著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等,並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1]

林語堂於1916 (21) 應邀任北京清華大學中等科英文教員,鑽研中國古典文學、語言學,及改革漢字索引的方法。林語堂說道:「蓋自任清華教席之後,我即努力於中國文學,今日之能用中文寫文章者皆得力於此時之用功也。」

據另一文學大師梁實秋在《清華八年》中回憶,林語堂在中等科教過他英文。林先生活潑風趣,當時對於胡適白話詩甚為傾倒,嘗於英文課中在黑板上大書「人力車夫,人力車夫,車來如飛……」,然後朗誦,擊節稱賞。學生們1924級的「級呼」是請林語堂給學生們作的:Who areWho areWho are we? we arewe are twentythree[2] 另據後來擔任教務長的吳澤霖回憶﹕「當時的清華,為了促進學生有組織、有領導的課外活動,在中學部發起了一種半軍事性質的童子軍組織。梅貽琦教授與一些年輕教師如林語堂等都響應參加,充當了中隊長,與學生們共同操練,並不時同他們遠足旅行或宿營。在這些頗費時間的活動中,梅先生始終認真負責。我當時就是他那個中隊的隊員。」[3]

1919 (25),於清華任滿三年,向學校申請半官費獎學金擬赴美深造。清華規定,任教三年的在職教師,可由校方資助出國。林語堂在1919年獲得了留美的機會。但清華又規定,特別年輕的教師和課業不佳的留美學生,只能獲得半額獎學金,即每月只有四十美元。因為林語堂屬於特別年輕的教師,所以只能得到半額獎學金。林語堂去美國的海輪「哥倫比亞」,同船的有六十二位清華畢業生,包括桂中樞、錢端升、錢昌祚等,還有像林語堂一樣拿半公費的郝更生、吳南軒、樊逵羽等人。[4]

8月同夫人赴美,9月入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1920 (26),清華半官費遭取消,遂向北大申請預支,胡適慷慨匯款救濟。 有關林氏清華半官費遭取消一事,林語堂在自傳中提到﹔「我必須要提一下留美學生監督施秉元。我在哈佛讀完了一年,各科成績都是A。這時使我感到詫異的一件事是,我的半額獎學金忽然被取消了,有關方面也並沒提出理由。這位施秉元等於砍了我的頭。等後來我聽見他死亡的消息之時,我聞人死而感到歡喜雀躍,未有如此次之甚者,後來才知道他是自殺身死的。他原是清華學校的校醫,由於他叔父是駐美大使施肇基這項人事關係,他才弄到這個多人覬覦的差事。他大概是做股票投機生意失敗而自己上吊吊死的。他若不把我的獎學金取消,我就不致因為一般的貨幣貶值被迫到法國去半工半讀,後來又到德國去,我就這樣兒成了一個窮學生。」[5]

在哈佛讀完一年,因經費不足,申請前往法國為華工服務,從事平民教育工作。1922 (28),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再度獲胡適資助。進入以語言學馳名的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研究中國音韻學。1923 (29)以論文〈古代中國語音學〉獲語言學博士學位。1924 (30),五月將Humor譯為「幽默」,為「幽默」一詞出現之始。1932 (38),九月創辦《論語》半月刊,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為編寫範圍與態度(翌年提出),提倡幽默文學。《論語》的成功,使先生得到「幽默大師」的美稱。[4]

林語堂曾短暫任新設「南洋大學」(後併入國立新加坡大學) 校長,據報導﹔南大執委會也曾與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博士接觸,梅貽琦對南洋華人有意創辦一間華文大學,覺得意義重大。當時他有一位女兒住在吉隆坡,他表示想從美國過來先看看,然後再作決定。據說僑領李光前曾極力推薦梅貽琦 : 認為他是一個很合乎理想的人選。因為李光前認為,辦大學的,一個作家不如一個學者,一個學者不如一個教育家,一個教育家又不如一個教育事業家,而梅貽琦正好是一個有辦大學經驗的教育事業家。」但為何林語堂成為首任校長,原因不明。[6]

[1] 厲向君,《蜚聲世界文壇的中國作家林語堂》,巴蜀書社,四川成都 (2012).

[2] 《梁實秋八年黃金歲月在清華度過: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p4bxqpz.html

[3] 岳南,《「大學與大師」(下冊)1930-1960,烽火中的大學如何奠基百年教育》繁體字版,時報出版,台北 (2019)

[4] 林語堂年表: https://www.linyutang.org.tw/big5/years.asp

[5]林語堂,《林語堂自傳》,群言出版社,北京 (2010).


[6] 國學大師林語堂與南洋大學恩怨: https://kknews.cc/history/kjakpp.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